正在阅读:2023年1086件知识产权实现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掘金挖宝”有妙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政策资讯 / 成果转化 / 正文

微信图片_20221019144549.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2023年1086件知识产权实现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掘金挖宝”有妙招

转载 嘉峪关2024/04/30 09:39: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中国知识产权报 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年实现转化的知识产权共1086件,有效知识产权转化率达到27.07%……农筑国本、科铸粮安,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下称中国农科院)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科研攻坚流下的汗水,是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时时刻刻优化体系付出的心血,展现了中国农科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的担当作为。

  “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知识产权处设立9年以来,坚持建制度、搭平台、育人才、强服务,建立起‘院—所—团队’三级知识产权人才联动体系,促进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成果产出及转化运用,2023年全院知识产权转化收入近6亿元。”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知识产权处处长李雪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攥紧贯标“一条线”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对于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工作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贯标)至关重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渗透在成果研发转化全过程,让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有助于提高项目成果产出质量,使科技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李雪表示,为了更好地促进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中国农科院于2023年6月26日印发了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实施方案,分阶段推进院属研究所知识产权贯标工作。“首批共12个研究所启动了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目前全院已有7个研究所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

  今年3月29日,院属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组织召开2024年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议暨知识产权贯标启动会。会上,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秀芳表示,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对激发研究所科研创新活力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至关重要。希望各部门和创新团队负责人增强做好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的责任感,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规范建立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刘垚对本报记者介绍,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的深入推进,将带动全体研究人员提升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保护意识和运用水平,增强科研团队对高价值知识产权的挖掘、布局,支撑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创新驱动发展。

  “在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开展初期,研究人员普遍存在疑惑:推行知识产权管理有什么好处?”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果转化处正高级知识产权师刘晓娜对本报记者介绍,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为中国农科院首批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研究所之一,在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里针对大家的疑问,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这条主线,帮助研发团队串联起了研发成果立项、执行、结题以及后续转化运用全环节,让研发团队认识到知识产权贯标不仅仅是交材料、填表格,而是切实让高价值知识产权“研得出”“卖得掉”。

  2023年,中国农科院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为308件,较2022年增加了43.93%,创近五年新高;2023年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70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1件,发明专利占比87.62%。

  掘出转化“一桶金”

  成果转化的实质是“掘金挖宝”。“跟每一个创新团队细致沟通,做好专利盘点工作,将所有专利列好名录,依据价值做分类,就是为了在‘沉睡’专利中挑出‘真金白银’,推向产业界。”李雪介绍。

  “去年底,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收到了一笔专利许可费用的提成,这是我们通过科企合作模式研发的宠物益生菌相关专利技术对外许可带来的分红。”刘晓娜介绍,这项专利技术是由某知名乳业公司和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研发,并作为专利权人共同提交了相关专利申请。

  安徽某生物科技公司发现上述专利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随即联系了作为专利权人之一的某知名乳业公司,希望获得该专利的生产销售许可。三方通过谈判约定,达成专利许可转让协议。“企业相对于科研机构更为贴近市场,由企业负责专利的市场运营,科研机构共享许可费用,进而反哺创新,这种新型的科企合作模式正是在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的带动下所形成的良性循环。”刘晓娜表示。

  体系规范、人才支撑。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在促进科研机构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贯穿研发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同时,还促进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提升。中国农科院目前已构建知识产权管理全链条制度体系,建设了一支覆盖院属研究所知识产权部门以及重点创新团队的120余人的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同时组织院内外专家成立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组,为创新团队开展专利价值评估、诉讼纠纷争议解决等服务。“今年,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将面向各创新团队建立起一支科技成果转化专员队伍,加快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强化以团队为单元开展成果转化的动力,不断激发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热情。”刘垚表示。

  构建发展“一盘棋”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创新主体更好了解市场需求、经营主体更为熟悉研发现状,中国农科院举办了“企业家走进农科院”“科学家走进企业”系列活动,牵头联合上百家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协会学会共建院级综合性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为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穿针引线、搭建桥梁。

  目前,中国农科院已与中农发集团、大北农集团等8家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不断深化科企合作,加快推进科企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落地企业、服务产业的力度。

  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表示,农业产业基础性、公益性较强,知识产权保护主体众多,保护形式多样,保护难度很大。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由知识产权引进大国转变为知识产权创造大国,更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体系、制度机制、管理架构和行为模式。目前,中国农科院以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为牵引,通过完善成果转化工作制度,加速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架稳成果转化工作“四梁八柱”,构建全院“一盘棋”发展机制及工作体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走出中国特色农业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不断探索、不断精进,以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人民生命健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报记者 赵振廷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中国农科院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成效显著——育好创新“种子”  结满专利“硕果”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已有0人点赞

网页尾图广告2.gif


1.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