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破万家、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当前,安徽省正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加速前行,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安徽省打造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从健全高价值知识产权产出机制、运用机制和知识产权转化机制等角度入手,完善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帮助企业更好创新创造。在相关政策帮扶下,安徽省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奉献企业力量。
高质量创造增底气
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下称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荣获2项金奖、2项银奖、26项优秀奖,创历史最好成绩;第八届安徽省专利奖评出金奖23项、银奖35项、优秀奖242项……近年来,安徽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安徽十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涌现出一批创新实力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
语音识别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大讯飞)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域,其“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此次获奖对于我们培育高质量专利、提升专利保护意识等具有启发意义。”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潘青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大讯飞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理念,通过源头核心技术创新,推动该公司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保护创新方面,科大讯飞积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了风险管控、奖励激励、专利预警、人员培训、成果转化等系统完备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据悉,科大讯飞研究院在全球拥有授权专利超1800件,知识产权成果广泛应用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样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的还有专注于可穿戴设备研发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更好服务技术创新,公司专门成立了专利评审委员会,从战略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个维度,为专利的全球布局提供指导性意见,并对专利进行分级,为公司创造、储备高价值专利奠定基础。”该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周健介绍,该公司还适时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指导研发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进行规避设计,防范侵权风险。目前,该公司在算法、软件、硬件、外观设计等多个技术领域对研发成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布局,已在我国及欧洲、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超过1000件专利申请,其中超过600件获得专利授权。
不难看出,知识产权在推动安徽企业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市场影响力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安徽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进一步要求强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围绕新兴产业中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攻关需求,以产业链创新链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设为主线,实施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并提出要有效激励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等,为实现高质量创造提供了具体指引。
高效益运用“接地气”
科技创新一头连着技术,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安徽省聚焦高效益运用,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抓手,助力市场主体的更多创新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创新成果更“接地气”,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
仅仅成立6年的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离子)是一家主要从事质子治疗装备等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制造的企业,其研发的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实现了紧凑型超导加速器技术的自主可控,相关专利分别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和中国专利银奖。“质子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之一。中科离子自主研发的质子治疗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有力推动了超导质子治疗装置国产化进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目前,相关项目已在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得到应用,并与国内多个省市相关单位签订框架合同。与国外设备相比,这一设备可降低50%以上的治疗费用,为中国患者的治疗带来福因。
不仅仅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也在落地转化的道路上加速向前。再生纤维、箱板纸制备方法等相关领域一直是马鞍山市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的技术研发重点,其“厌氧反应器快速启动方法”和“一种牛皮箱板纸及其制造方法”两件专利分别获得中国专利银奖和优秀奖。“无论是工艺、原料等主要业务,还是污水处理等配套系统,公司都积极进行了知识产权布局,持续加大产品技术研发力度,注重以绿色专利研发推动企业生产工艺改进、产品品质提升以及经济效益提高。”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学萍表示,以“厌氧反应器快速启动方法”专利为例,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废水处理项目中,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5万吨,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为安徽企业换来了“真金白银”,也让“皖美智造”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今的江淮大地,科创企业星罗密布,原创成果竞相涌现,这方创新沃土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本报实习记者 薛佩雯)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辑:曹雅晖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崔静思)